幼小衔接Q&A | 入学时家长是否需要向学校交底 ?

2021-08-18

入学前孩子需要做好哪些能力评估和准备 ?

孩子入学前可以找专业的机构或专家做专业的评估,除了智力的测评,还需要家长基于对孩子的了解以及专业督导老师的评估,评估孩子目前的基本能力、自理能力、课堂适应能力如常规、执行、指令;核心障碍如语言、动作、感知觉、情绪、行为等,可以基本了解孩子现在的能力情况,知道哪些能力需要加强,这样在入学前加强该能力的训练,尽可能减少孩子在入学后因为能力不足而导致问题。

除此之外,孩子还需要提前进行常态化的环境及教学的训练,如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适应性能力的训练,入学前做好准备,可以帮助孩子在入读后更好地适应。

有机会和条件的话,可以在入学前让孩子去上一段时间的幼小衔接班,可以让孩子提前适应普小的学习流程和集体生活,方便开学后尽快适应,同时也能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处理。


广州扬爱链接专业资源,联合专业团队“King sir学堂”于2019年开始定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幼小衔接暑期增能营,至今已连续举办3年。每期70-100名即将入读普通小学的特殊教育需要孩子,在真实的小学里感受与普小完全一致的上课时间、上课活动、上课安排,在将近40名的督导老师及特教助理的辅导训练下提前适应和学习普通学校的校园生活,减少入读因为适应不良等因素而导致出现的情绪或行为问题。

幼小衔接暑期增能营的家长说:

——每天在群里看老师发出来的视频,孩子们一天比一天进步了。虽然我不能进校去看孩子上课的情况,可是每天回家他都知道要自己收拾书包,懂得看第二天要上的课程以及备好要带上的书本和衣服。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进步。

——虽然学习上是跟不上,但起码整个学习进程大体能跟,会察言观色,我觉得这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普校,普通孩子适应也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每天回家孩子也能跟我回忆今天在校的情况,我觉得这个可以很好地训练他的表达能力,也让我可以了解他在学校学习的情况。

——短短的十来天,我们看到孩子从飞天遁地,到慢慢适应这个大环境,并对大环境做出适应的调整。说真的,我很意外,一直没有放过手的我,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不会。没想到孩子很努力,比想象中更努力地在做出调整。很欣慰。虽然问题行为还是很多,但我们知道方法,办法总比困难多,这种入学前的幼小衔接训练对孩子真的太重要了。



入学时家长是否需要向学校交底 ?

残联系统从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及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实名登记全国所有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含接受教育情况)。多数地方教育部门也逐级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特殊儿童少年数据”的要求,制定文件要核实适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情况,但是残联部门实名登记和教育部门核实的信息时主要依据是针对持残疾人证的群体,或者有残疾证的群体,但还可能存在种种原因不愿办证的孩子。而且,残疾证不应该也不必要成为界定特殊儿童、或者是否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依据。因为有的家长并不了解办理残疾证这样的措施;有些父母出于某些考虑,宁愿放弃一些补贴,也不会急于为孩子办理残疾证。无论何种原因,是否办理残疾证是家长的自由权利,以持证为登记和核查前提,就可能忽略一些因其特殊性而未能入学的特殊儿童。

现在广州普通学校不能通过面试学生再决定入学,地段生要求“零拒绝”,学校无法知道哪些学生是特需学生,就无法及时给予相应的资源调整和师资支持,往往都是开学之后才逐渐发现学生的问题。学校没有预先的心理准备,也可能因为没有接触过此类学生,不具备专业的能力处理学生的问题,就容易出现“劝退”的情况。所以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做出应对措施了。

家长要拿出坦诚沟通,积极配合的态度,做好家长的本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就四个字原则:坦诚、配合。大家都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彼此都会有戒备心,我们要先做好自己,让学校知道,我们是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负责任的家长,我们愿意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家长的态度是会影响老师的态度的。

孩子已经被录取了,家长最迟也必须在新生家长会或者放暑假前和校长交底,以便在分班的时候分配较好的班主任和同学。大家都知道孩子能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重要。新生分班是随机的,孩子会被分到哪个班,会遇到一个怎样的班主任,家长在这个时候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不是每个普校老师都懂得如何教导特殊孩子,但既然学校已经录取了孩子,学校也需要回应学生的教育需要。建议家长积极提出需要,要求把孩子分到相对有经验有爱心、比较愿意接纳的班主任的班上。如果孩子有同一个幼儿园且一起上同个小学的小伙伴,家长提供名单给校长要求分到同一个班上,一般情况下,也是很容易安排的。家长一定要事先做好分班的沟通工作,帮孩子打好环境基础。


“如果提前知道有几个特殊孩子入学,就可以安排到有经验的、耐心的老师班上,暑假也都给一些老师安排了培训的。如果入学后突然发现一个几个特殊个案,不利于学校提前做好资源配置和师资安排。”——教育部门内部人士

“有时候入学以后才会发现这个孩子有特殊情况,我们才会去关注。然后才来讨论这个问题:这个孩子是适合随班就读,还是应该去特校呢?怎么给他做个别化计划呢?这都成了问题。希望家长在入学前还是要跟学校如实说明孩子的情况,让学校有所准备,可以为特殊孩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教育部门内部人士


【案例】


自闭症男孩小辰,今年7岁,就读广州某小学一年级,在小学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前小辰妈妈就一直在纠结着要不要提前跟学校交代清楚小辰的情况,担心如果跟学校说了,会不会被劝退或建议转特殊学校,但如果不说,开学了孩子的情况肯定是瞒不住的,等学校老师自己发现了可能会因为家长的“隐瞒”而产生矛盾和麻烦。

在咨询了前辈家长的建议后,小辰妈妈还是决定提前跟学校讲清楚小辰的情况,并争取得到学校的支持。小辰妈妈给学校写了一份信,信中交代了小辰的一直以来的训练情况和进步,家长为其付出的努力和对他入读普校的期望,其次也跟学校说明了小辰到普校融合的意义和目标,认可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提出需要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字字句句真实又诚恳。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封信,学校领导找她约谈了。学校主任告诉她说在小辰之前学校也有过几个特殊学生,但家长都没有提前跟学校交底,都是开学后孩子出现各种问题才发现的,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还拒不承认孩子的问题,令学校十分苦恼和麻烦。小辰妈妈是第一个提前跟学校交底的家长,让学校觉得很真诚,并表示会尽可能配合家长,安排小辰到合适的老师的班级去。

“没想到提前跟学校交底会得到学校这么好的反馈和支持,希望接下来能跟学校有更好的沟通”,小辰妈妈开心地说。